网站首页 beat365 理论宣讲 模范先锋 红色故事 重要论述 通知公告 实践团队 力行实事 人物纪实 原创作品 精品微课 经典影像

【建言献策】建设拉市片区田园综合体的建议与思考(杨杰宏)

发布日期:2023-10-25 浏览量:214 

乡村旅游综合体运营方案_打造乡村旅游思路_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思路

打造乡村旅游思路_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思路_乡村旅游综合体运营方案

乡村旅游综合体运营方案_打造乡村旅游思路_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思路

建设拉市片区田园综合体的建议与思考

杨杰宏(中国社科院)

2021年以来,丽江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提出的努力建设成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乡村振兴示范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定位,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文化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开发,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找准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切入点,加快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步伐。

建设拉市片区田园综合体(范围为玉龙县拉市镇、太安乡),对于推进“三个定位”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拉市片区田园综合体位于丽江古城旅游区与金沙江流域之间,近年来主动接受玉龙雪山、丽江古城旅游区的外溢效益,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丽江文化旅游的新增长极,具备了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特色亮点的基础和潜质。拉市片区田园综合体与金沙江仅一山之隔,包括文海、文笔海在内的拉市海国际湿地保护区属于金沙江水系,其生态保护成效对于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拉市片区田园综合体涵盖了山区、坝区不同的民族乡村,属于我市“老、少、边、穷”典型乡镇,同时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资源,且经过40多年的探索实践,在发展乡村旅游、脱贫攻坚、文化传承、生态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扎实基础,完全具备了作为丽江市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突破口的资质。

打造乡村旅游思路_乡村旅游综合体运营方案_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思路

要建设好拉市片区田园综合体,必须要有一个高起点、高水平、具有前瞻性与可行性的科学规划。这个规划既要接地气,源于实地调研,符合拉市片区实际情况,真正能够推动拉市片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又要接天线,能够推动拉市片区的跨越式发展,有理论高度与可行性,有基于严谨求实的调查研究之上超越常规、不落俗套的大创意与思路。特提以下规划建议。

规划建议:

“一环一桥两洞三路四梁八柱”

(一)一环

“一环”即拉市海环湖公路,打通海东、海南、打渔村3村环湖公路,与现在已经建成的海北环湖公路相衔接,形成完整的环湖观光大道。环湖公路周边要种植行道树,建设林果田园观光带,形成不需要打太阳伞的林荫大道,四季瓜果飘香、鲜花不败的观光带。环湖观光大道可以举办环湖自行车、马拉松、拉力赛等体育赛事。

(二)一桥

“一桥”即从拉市海中间开通一条沟通南北的观光廊桥,廊桥中间设立一个可以观赏四周风景的湖心岛。这样可以打破海南与海北相隔两重天的僵局,同时可以增加新的人文景观。作为观光大道应设为步行道,并严禁自行车、汽车等交通工具。

这一构想使拉市海由“死海”变“活海”,新增了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景观。由于近年来禁止湖内划船、湖滨旅游,拉市海逐渐变成一个只可远观、不可亲近的景点,客观上影响了整体旅游质量。是以人为本,还是以鸟为本?笔者认为,二者可以辩证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味着游客与自然包括鸟类是可以共荣共乐的,而非一味地实行隔离措施。在拉市海中间架设一座观光廊桥,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尽量不影响拉市海湿地保护,力保湖水清洁,保障鱼类、鸟类等生物的正常活动。

这一构想是搞活拉市海全域旅游的点睛之笔。当下,拉市海旅游造成北边热、南边冷的主要原因在于拉市海南北交通相互隔绝,双边无法正常互动往来。有人可能认为,环海公路打通后,可以有效改变这一窘势。但我们要考虑到,即使环海公路打通了,从海北绕到海南村存在着耗时长、景色单一、同质资源竞争等不利因素。这条南北通道一打通,相当于增加了一条黄金旅游线路,使拉市海南北的游客可以实现互动往来,拉市海旅游重心就可以转移。这对搞活整个拉市海旅游、实现拉市海全域旅游意义重大。

乡村旅游综合体运营方案_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思路_打造乡村旅游思路

(三)两洞

“两洞”即两条隧洞:一条为马鞍山隧洞,另一条为蒙是山隧洞。第一条打通丽江坝与拉市坝,第二条打通金沙江与拉市海两个景区。这两个隧洞一打通,丽江到拉市海从现在的半个多小时缩短至10分钟路程,丽江坝旅游区与拉市海融为一体,拉市从丽江后花园变成丽江大客厅。相应地,金沙江流域就变成了丽江的后花园,对于建设金沙江绿色经济走廊、金沙江开放合作经济带,融入长江经济带有着重大推动作用。另外,通过打通这两个隧洞,可以有效改变绕道九河白汉场的交通弊端,使长江第一湾景区纳入半小时旅游圈内,虎跳峡、老君山等景区纳入一小时旅游圈,对于推动大滇西旅游环线、金沙江流域旅游意义重大。同时,可以有效整合香格里拉、大理的游客资源,建立游客集散中心,让进入丽江的游客先到拉市走走看看。

建议,把连接两个隧洞的公路与建设拉市海环线有机结合起来,把隧洞连接线建在拉市海环线南边(海南村、海东村),形成拉市海全域旅游的生命线工程,这对于改变当下拉市海旅游格局有着重要作用。公路与保护区湖面保持相应的距离,做到既可以观光拉市海,又不影响保护区生态环境。

(四)三路

“三路”即3条茶马古道。拉市是茶马古道必经之地,历史上有海北、海南两条古道,分道更是层出不穷。现在,海北茶马古道旅游主要有美泉、均良两条古道线路,加上传统的海南古道,构成了拉市海茶马古道3条主要线路:

1.美泉古道线路:拉市海—恩宗村—正盛村—美泉村—吉土谷(水源地)—普济寺—束河古镇(此路也有从恩宗村绕到老虎山背后抵达吉土谷的分路)。

2.均良村古道:均良村—彝族村—蒙古哨—七十二道弯铺石茶马古道—金沙江(此路也有经过南尧村再到彝族村的分路)。

3.拉市海—海南—落水洞—指云寺—七十二道弯铺石茶马古道—金沙江。

这3条古道皆是历史上传统的茶马古道,至今村内仍保留有古道遗址,从中可以体验纳西族乡村风情、湖光山色。在蒙古哨、彝族村鸟瞰金沙江、玉龙雪山景色绝佳。最重要的是,可以把规划中未纳入的、遗漏的边缘村落也可串连起来,实现整体推进。

(五)四梁

“四梁”即4道水梁子,也就是4条水道。因横贯整个拉市坝四周而名为“四梁柱”。拉市片区整体规划重在旅游与高科技农业两大块,二者皆与田息息相关。如何保留田园风光,让田园能够体验乡愁,也能有高质量经济产出?关键是水,没有了水,再高的科技也无可奈何。基于此,建设好“四梁”意义重大。

1.海南至余乐引水灌溉工程(水源:拉市海水、吉子水库)。

2.海东至吉余引水灌溉工程(水源:拉市海水、吉子水库)。

3.南尧至格乐引水灌溉工程(水源:拉市海水、南尧水库)。

4.美泉至海东引水灌溉工程(水源:拉市海水、美泉水源)。

除了海南至余乐引水工程是新设计工程外,其他3个水渠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已经修建并沿用至80年代。在原有基础上可以进行提升改造。

(六)八柱

“八柱”就是做好8个文化主题景区,支撑起拉市海全域旅游。

1.东巴文化景区(太安)。

2.茶马古道文化景区(三条古道线路)。

3.纳西族民俗文化景区(民间歌舞、古乐、麒麟舞、刺绣、服饰等,主要集中在太安、南尧、均良、美泉、海南、海东)。

4.红色文化景区(海南、吉余、太安)。

5.纳西族古村落文化景区(以各个自然村落为主)。

6.木氏土司文化景区(均良、美泉、海东)。

7.藏传佛教文化景区(海南)。

8.民族团结文化景区(南尧)。

打造乡村旅游思路_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思路_乡村旅游综合体运营方案

探讨与思考:

实现拉市海全域旅游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建设拉市片区田园综合体,全域旅游是应有的题中之义,也是成败之关键。当下的“全域旅游”并非指在本区域内全面发展旅游,此处的“全”更多是指多个相关领域,包括政治制度、经济产业、文化传统、思想观念、自然生态、文明素质等等,即通过旅游业的优先发展来促进区域内的多领域资源的有效融合,促进文化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要实现拉市海全域旅游,必须要处理好5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是处理好全域与重点的关系。拉市片区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并非是单一的文化旅游,但不可否认旅游业在整体发展规划中的带动作用,它应发挥主力军的作用。这说明,制订规划既要牵住“牛鼻子”,又要会“弹钢琴”,做到重点工作重点抓、全局工作统筹抓,防止顾此失彼、挂一漏万。

二是处理好整体与个体的关系。拉市片区田园综合体发展不仅仅是拉市一地的问题,涉及到拉市海旅游与丽江乃至大香格里拉圈之间的关系,拉市片区综合体与各个村落之间的关系,旅游区与生态区、文化区等的关系。从旅游关系而言,拉市海旅游作为一个整体,不仅涉及到不同村落的旅游,也涉及到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会议旅游、康养旅游、季节性旅游等多元关系。这些不同关系牵一发动全身,都需要辩证看待,统筹安排,形成科学合理的联动机制,促进高效协调,有序竞争,差异化发展,避免“大跃进”与恶性竞争。我们既要坚持“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又要明确“综合体一盘棋”的大局观。有些产业项目可以根据不同村落特色进行差异化发展,有些产业项目要联合推广,譬如,智慧农业、绿色循环农业、中药材种植产业不一定限制在某一个自然村落中,应放置于拉市镇乃至周边乡镇中予以产业扶持,由此形成带动效益、规模效益,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加抗市场风险能力。

三是要搞好硬件与软件之间的结合。重点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尤其是水利设施与交通设施建设属于重中之重,但难点在软件建设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讲座、培训等模式全方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健全快捷高效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利用“互联网+“与“旅游+”概念大力发展智慧旅游,推出创意产品与项目;利用大数据分析旅游及农产品市场,制订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打造乡村旅游思路_乡村旅游综合体运营方案_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思路

四是要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全域旅游并不是把拉市海搞成一个收门票的旅游景区,到处开发景区,也并不意味着每个村落都要大建宾馆、饭店。要切实保护与尊重原住民的传统生存方式及民间习俗,保护好他们的民居群落、神圣空间,切实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通过规划划好生态红线,制订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实促进拉市片区生态的改善。目前,拉市村落、景区、村道、湿地植被严重不足,全镇森林覆盖率仅70.8%,明显低于全市和玉龙县的平均水平;拉市海水质为三类水,环湖截污治污任务重。这些都说明,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必须下大力气抓。

五是处理好当下与未来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检验真理。任何发展规划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尚方宝剑,也并非包治百病、包罗万象的“百宝箱”。当下的规划只有具体实施后才能检验其是否科学、合理,有些不符合实际的必须及时予以调整改正。有些拿不准的,可以先建立试点,通过积累经验再全面推广。切忌贪大求全,一刀切、做一锤子买卖,尤其在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方面尽量给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只有密切联系实际,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多方征求意见,不断补充完善,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经得起时间浪潮的洗礼与考验,真正推动拉市片区田园综合体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打造出全市乃至国内乡村振兴示范的名片。

图片来自网络

乡村旅游综合体运营方案_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思路_打造乡村旅游思路

乡村旅游综合体运营方案_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思路_打造乡村旅游思路

乡村旅游综合体运营方案_打造乡村旅游思路_乡村旅游综合体建设思路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  文章编辑:admin 

上一篇 : 什么是农旅融合?乡村旅游中所涉及的研究理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