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培训课件.ppt 26页
发布日期:2023-10-22
浏览量:257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疾 病 查 房 查房目标: 1.了解 G-6-PD 缺乏的病因 2.熟悉蚕豆病的治疗原则 3.掌握蚕豆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措施 4.掌握有关蚕豆病的健康宣教 病史汇报: 患儿,杨秀国,男,1Y5M,因发现血尿3天,发热半天入院。3天前食用蚕豆后出现肉眼血尿,脸色苍白,精神软,就诊于安吉县人民医院,査泌尿系统超声提示:双肾,输尿管,膀胱未见明显异常,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治疗不详),患儿仍解红色尿液,半天前患儿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1℃,无畏寒寒战,无抽搐,就诊于我院急诊,査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9.23↑×109/L,淋巴细胞28.3%,中性粒细胞66.4%,血红蛋白37↓g/L,网织红细胞4.0↑%,超敏C反应蛋白71↑mg/L,予输血及碱化尿液治疗,急诊拟“溶血性贫血”收入院。 病史汇报: 入院查体:T37.9℃,HR172次/分,R48次/分,Bp104/57mmHg,神清,精神软,颈软,全身皮肤及巩膜苍黄,口唇黏膜苍白,呼吸略促,咽充血,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哕音,心音中,律齐,未及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明显肿大,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指端温,毛细血管充盈时间2s,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9.23↑×109/L,淋巴细胞28.3%,中性粒细胞66.4%,血红蛋白37↓g/L,网织红细胞4.0↑%,超敏C反应蛋白71↑mg,提示重度贫血,感染存在 生化:总胆红素86.7↑μmol ? L,间接胆红素64.3↑μmol ? L,直接胆红素22.4↑μmol ? L 血气分析:PH7.45,PCO2 21.6↓ mmHg,PO2110.0mmHg,Hb32g/L,K+3.9mmol/L,Na+ 134 mmol/L, MetHb6.8↑% ,乳酸Lac7.5↑mmol/L,HCO3-14.8↓mmol/L,实际碱剩余ABE-8.8↓ mmol/L,乳酸偏高,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 辅助检查 血清铁蛋白测定:铁蛋白〉1650.0↑ng/mL 促红细胞生成素测定:促红细胞生成素〉750.0↑mlu/mL 尿常规:潜血+↑,尿酮体+++↑,尿红细胞镜检6↑/HP(高倍),尿白细胞镜检170↑/HP(高倍),提示溶血、尿路感染 粪常规+隐血:白/脓细胞-/HP,红细胞-/HP,潜血(OB)阴性 门诊G-6-PD活性检测示:2.50↓u/gHb,提示g6pd缺乏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 腹部B超:肝、胆、脾、胰、双肾未见明显异常 出院诊断 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酶缺乏病,俗称蚕豆病。
属X连锁不完全显性遗传,由于G6PD基因突变,导致该酶活性降低,红细胞不能抵抗氧化损伤,因此当食用新鲜蚕豆等强氧化食物后可引起急性血管内溶血。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初夏蚕豆成熟季节。 定义: 我国是本病的高发区之一,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患病率为0.2-44.8%。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省,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为高。 分布特点: 简单认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葡萄糖磷酸戊糖途径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5-磷酸核酸 NADPH + H+ 磷酸化 磷酸戊糖途径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起关键作用 NADPH(还原型辅酶Ⅱ)产生的唯一途径,能维持GSH(谷胱甘肽)的正常含量和还原状态。GSH不仅是体内重要氧化剂,还保护红细胞膜蛋白的完整性 发病机制: Hb大量氧化成MetHb(高铁血红蛋白),Hb含量减少 红细胞膜完整性破坏 G6PD缺乏 NADPH严重缺乏 GSH难以保持还原状态 NADPH—高铁血红蛋白还原酶活性低 具有强氧化性的特定物质或服用了这类药物 胆红素大量产生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作用 血红蛋白大量溢出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作用 临床表现: ①大多在食蚕豆后1至2天发病 ②中毒表现: 1.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 2.继而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 3.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 4.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 5.严重时有尿团、休克、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 实验室检查: 1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MHb)正常人还原率>75%(比色法),蚕豆病患者MHb还原率31%~74%(女性遗传者),还原率
上一篇 : 投资小白入门看什么书?理财书籍入门推荐
下一篇:是青春的模样!夏日感校园人像拍摄小技巧